- 诛事
zhū shì
对行为或所做的事加以谴责。《公羊传·襄公元年》“ 宋 华元 曷为与诸侯围 宋 彭城 ” 何休 注“据 晋 赵鞅 以地正国,加‘叛’文。今此无加‘叛’文,故问之” 唐 徐彦 疏:“无君命者操兵乡国,故初谓之‘叛’,后知其意欲逐君侧之恶人,故録其释兵书归救之。君子诛意不诛事。”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内编》卷四:“虎虽不噬人,犹谓之虎;蝎虽不螫人,犹谓之蝎;小人虽不为不善,人犹谓之小人。不噬者,必有时而噬也;不螫者,必有时而螫也;不为不善者,必有时而为不善也。故《春秋》诛意不诛事,信终不信始。”
- 伏事
fú shì
1.隐秘的事情。《战国策·赵策四》:“ 楼缓 将使,伏事辞行。” 吴师道 补正:“‘伏事’句,隐祕之事也。” 2.指在朝廷或官员属下任职。《文选·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谁谓伏事浅,契濶踰三年。” 李善 注:“《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 郑司农 曰:‘服事,谓为公家服事也。’‘服’与‘伏’同,古字通。” 南朝 宋 鲍照 《谢上除启》:“臣伏事日浅,蒙荷已丰。”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 刘某 曰:‘某伏事岁久,受恩亦多,忽见近日作为,某忧惧及祸,不忍遽辞诀。某今日乞 令公 与罪名杀之,以荅从来受恩。’” 3.指侍候,服侍。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我伏事的都入罗幃,我恰才舒舖盖似孤鬼。”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你在这里伏事我,今日这个澡,比不得往常。” 4.指屈膝事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克用 囚之,既而使人诱之,欲以为 河东 副使, 揆 曰:‘吾天子大臣,兵败而死,分也,岂能伏事镇使邪!’” 5.指用暴力对付、整治人。 胡适 《<水浒续集>两种序》:“两个伏事一个,扯着耳朵,把鸩酒灌下。”参见“ 伏侍 ”。
- 事隙
shì xì
犹言工作的间隙。《北齐书·王晞传》:“ 晞 以事隙问 彦深 。”《资治通鉴·陈世祖天嘉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事隙,公事之隙,少暇之时也。”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 坏事
huài shì
1.有害于社会的事;不正当的事 2.使事情办糟;办不好事情
- 他乡故事
tā xiāng gù shi
发生在家乡以外的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事件等等。
- 吃粮不管事
chī liáng bù guǎn shì
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 事事顺遂
shì shì shùn suì
每件事都很顺利,遂心愿。
- 便宜事
biàn yí shì
1.谓合乎时势要求的事宜或根据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太常遣 错 受《尚书》 伏生 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説。”《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有便宜事,密疏以闻。” 2.谓不花代价或花很少的代价而得到的好处。如: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 观事
guān shì
察知行事。
- 做事
zuò shì
1.担任有固定的职务;工作 2.从事某种工作或处理某项事情
- 明人不作暗事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fair,an honest man does not engage in clandestine dealings;an honest person will do nothing underhand] 正直的人不干不可告人的勾当
- 不事声张
bù shì shēng zhāng
形容做事时保持低调,不扩大声势。
- 一事未成
yī shì wèi chéng
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 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 意外事件
yì wài shì jiàn
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 通功易事
tōng gōng yì shì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 息事宁人
xī shì níng rén
息:平息;宁:使安定。 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