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鲤书
lǐ shū
书信。
- 回乡偶书
huí xiāng ǒu shū
诗篇名。唐代贺知章作。共二首。作者八十六岁辞官回乡时所作,当时他离家乡已有五十余年。前一首写回乡时儿童已不认识他,故“笑问客从何处来”,将久离故乡的悲哀巧妙地藏匿于欢快场景中。后一首用家乡风景依旧来反衬人事变化之多,感慨深沉。
- 三余读书
sān yú dú shū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 识字知书
shí zì zhī shū
指有文化知识。
- 大书特书
dà shū tè shū
书:写。 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 新港文书
xīn gǎng wén shū
也有人称之为“新港文”,是今天台湾台南一带平埔族社群所留传下来的土地租借、买卖与借贷等方面的契约文书,一般民间的说法叫做“番仔契”。
- 紫书
zǐ shū
1.道经。 《汉武帝内传》:“地真素诀,长生紫书。”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云笈七籤》卷五一:“有青鸟来翔,口衔紫书,集於玉轩。” 2.帝王的诏书。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书下,应问 长卿 才。” 唐 刘禹锡 《为杜司徒谢赐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
- 访书
fǎng shū
访求难觅的书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人主留意若此。”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 ,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
- 校书
jiào shū
1.校勘书籍。《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 建初 中, 肃宗 博召文学之士,以 毅 为兰臺令史,拜郎中,与 班固 、 贾逵 共典校书。”《三国志·蜀志·向朗传》:“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宋 无名氏 《王氏谈录·校书》:“公言校书之例,它本有语异而意通者不取可惜,盖不可决谓非昔人之意,俱当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书者,列各本异文,纤悉必备也。” 2.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 汉 有校书郎中, 三国 魏 始置秘书校书郎, 隋 、 唐 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 3.唐 胡曾 《赠薛涛》诗:“ 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薛涛 , 蜀 中能诗文的名妓,时称女校书。后因以“女校书”为妓女的雅称。亦省称“ 校书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诗集里也曾有不少赠校书的诗句。”参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涛》。
- 书包
shū bāo
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
- 读书三余
dú shū sān yú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 诗书发冢
shī shū fà zhǒng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凤凰衔书
fèng huáng xián shū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皇,衔书游 文王 之都,故 武王 受凤书之纪。”本谓帝王受命的瑞应。后亦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
- 书策
shū cè
1.亦作“书筴”。书册,书籍。 2.指夹带书册入考场。
- 唱书
chàng shū
以乐器伴奏,说唱故事。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南词》:“南词者,説唱古今书籍,编七字句,坐中开口弹弦子,打横者佐以洋琴。每本四五回,称为唱书先生。”《老残游记》第二回:“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竟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 巴金 《憩园》一:“有时我也会在街头站一个钟点听一个瞎子唱书。”
- 郡书
jùn shū
古代史志的一种。记载乡邦耆旧事迹的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