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凫楚乙
yuè fú chǔ yǐ
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 丹铅甲乙
dān qiān jiǎ yǐ
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张甲李乙
zhāng jiǎ lǐ yǐ
犹言张三李四。
- 厶乙
sī yǐ
某乙。 犹某某。《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沙门厶乙言。” 蒋礼鸿 通释:“﹝厶乙﹞是一种‘寓名’,可用於自称,也可用於他称,而且贵贱男女通用。”
- 左乙
zuǒ yǐ
《汉武帝内传》载 上元夫人 授 武帝 道经,其第四篇为“左乙混沌东蒙之文”。
- 甲乙
jiǎ yǐ
1.指春季。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颖达 疏:“其当孟春、仲春、季春之时,日之生养之功,谓为甲乙。”《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 尹知章 注:“甲乙统春之三时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角音》:“扇条风,乘甲乙。” 2.次第;等级。《关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后汉书·马融传》:“校队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为坚。” 李贤 注:“甲乙谓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恰好这回遇了官课,照例当堂缴卷之后,汇送到衙门里,凭官用评定甲乙的。” 3.评定优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试官,编排第受成而甲乙之,无预与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公读书未识字,每附会知文,见制义,輒胡乱甲乙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诗请政,公欣然为甲乙之。” 4.比并;相属。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议论凡鄙,与近世《宋百家诗》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帝乙 归妹者,言人君之德与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伦也。”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笔墨研冠天下》:“ 韩伟升 所製,久藏胶力皆不乏精采,与新製敌,可与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犹言数一数二。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6.引申为称誉,赞扬。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君见弟益自力,乡论多甲乙。” 7.谓一一列举。《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并称。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 清 方苞 《祭张母吴夫人文》:“呜呼!世俗之人,愿望子举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众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无论甲乙一第,未有终身不沾一禄者。” 9.甲帐、乙帐的并称。 汉 张衡 《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 ,张甲乙而袭翠被。”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帐。”详“ 甲乙帐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长民圹志》:“读书夜必踰甲乙,其兴亦未尝至漏尽也。” 11.代词。犹某某。《宋书·礼志二》:“某曹关太常甲乙启辞。押。”
- 面乙
miàn yǐ
亦作“靣乙”。谓面向东方。古人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配五方,甲乙木为东方。
- 丹黄甲乙
dān huáng jiǎ yǐ
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令乙
lìng yǐ
第二道诏令;法令的第二篇。
- 某乙
mǒu yǐ
1.称人的代词。 2.自称的代词。
- 白乙
bái yǐ
复姓。
- 勾乙
gōu yǐ
在报刊书籍的某些词句两端画上象“乙”的记号,表示要抄录下来作为资料。
- 独乙
dú yǐ
日语的音译。
- 玄乙
xuán yǐ
燕的别名。
- 小乙
xiǎo yǐ
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水浒传》第六一回:“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 燕 ,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 青 字。”《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分付道:‘小乙在家,凡事向前,不可出去三瓦两舍打哄。’ 燕青 道:‘主人在上,小乙不敢偷工闲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李仁 ﹞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 许宣 ,排行小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今清明节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烧香。”
- 图乙
tú yǐ
谓对文章的涂抹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