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义
fā yì
阐发义理。
- 义命
yì mìng
1.正道;天命。 2.泛指本分。
- 义疏
yì shū
疏解经义的书。 其名源于 六朝 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如 南朝 梁 皇侃 的《论语义疏》、 清 郝懿行 的《尔雅义疏》等。
- 义剑
yì jiàn
犹义兵或义战。
- 申义
shēn yì
阐明意义。
- 解义
jiě yì
解释词义或文义。
- 义子
yì zǐ
1.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 ,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 ,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 清 李渔 《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 义儿 ”。 2.套盒的内盒。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对义
duì yì
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晦庵 省试,经题出‘刚中而应’,连案者云:‘此句凡七出。’先生嘿数止五出,乃据所记对义。”《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有举人呼噪於贡院门” 元 胡三省 注:“其进士试诗、赋、文、策、帖经、对义。”
- 义方
yì fāng
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 諫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爱子欲教之义方,雕琢切磋,弗纳於邪伪。”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臣男 云 始就义方,尚存乳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万事都秉命而行,教子也极有义方。”
- 白义
bái yì
良马名。
- 倡义
chàng yì
首倡大义;宣扬大义。多指举兵行事或起义。
- 岐义
qí yì
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 无义
wú yì
1.没有公理正道;不讲正义。《论语·阳货》:“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曹覊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史记·田单列传》:“ 王蠋 曰:‘忠臣不事二君……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刼之以兵为君将,是助 桀 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伐丧无义,叛盟无信。” 2.没有情谊,不讲情谊。参见“ 无情无义 ”。
- 陈义
chén yì
1.陈说的道理。《庄子·让王》:“ 屠羊説 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2.陈述大义。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延年 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 戴明扬 校注:“《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即位,行淫乱, 光 忧懣,遂召会议 未央宫 ,羣臣皆惊愕失色。 田延年 前离席按剑曰:今羣下鼎沸,社稷将倾,如今 汉 家絶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於地下乎?’” 3.所表现出的凛然大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荐扬诚斋》:“ 昌黎 留 孔 戣 ,事虽不行,陈义甚高, 诚斋 有焉。”
- 义园
yì yuán
义冢地,丛葬之所。
- 了义
liǎo yì
佛教语。 真实之义,最圆满的义谛。对“不了义”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