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义
liǎng yì
谓君臣两者应该做的合理、适宜的事。
- 隋唐演义
suí táng yǎn yì
长篇小说。清代褚人获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陈,终于唐明皇还都而死。对隋、唐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较细致的描写。另外秦叔宝、单雄信、罗成、尉迟敬德的故事,多为后人称道。情节曲折有致,行文晓畅。
- 避嫌守义
bì xián shǒu yì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 辜恩负义
gū ēn fù yì
忘恩负义。
- 大义灭亲
dà yì miè qīn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 近义词
jìn yì cí
意思相近的词
- 义勇军
yì yǒng jūn
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参加的部队;特指中国抗日时期人民自动组织起来的一种抗日武装力量
- 市义
shì yì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冯谖 为 孟尝君 收债于 薛 ,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 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 冯谖 至 薛 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 齐 后告 孟尝君 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家僮有礼,皆使拜宾;门客多才,咸能市义。” 清 钱谦益 《南京浙江道监察御史曹汝兰父驰周制》:“种德不见其逢年,市义乃徵于易世。”
- 介义
jiè yì
耿介仗义。
- 赞义
zàn yì
赞助正义之事。
- 思义
sī yì
1.想着道义。《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左传·昭公十年》:“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 2.思辨能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淳于智 ﹞性深沉,有思义。” 3.研求要旨,探究大义。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 负义
fù yì
1.背弃恩义。《后汉书·冯衍传上》:“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众,无补於主,身死之日,负义於时,智者不为,勇者不行。” 李贤 注:“负,犹失也。” 前蜀 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自 岐 郊负义, 关 外隳盟,深辜敦好之仪,遽絶睦邻之分。”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 魁 竟渝盟, 桂英 忿 魁 负义。”《花城》1981年第5期:“她在责骂我不告而别,负义薄情!” 2.仗义;讲义气。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六:“至 师鲁 卒,丧归 洛 , 义琛 哭柩前,纳其券於 师鲁 家。 师鲁 素贫,子孙赖此以生。乌乎!在 仁宗 朝,一僧尚负义如此,风俗可谓厚矣。”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他怀忠负义……焉肯助乱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生少年负义,愤不自持,大呼曰:‘惨惨如此,成何世界!’”
- 非义
fēi yì
1.不义,不合乎道义。《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杨伯峻 注:“不义之事勿触犯之。”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不相形,不祷疾,不卜非义。”《二刻拍案惊奇》卷八:“非义之财,自然减福。” 2.不合经义,违反经义。《后汉书·徐防传》:“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説为得理。”
- 帝义
dì yì
指帝王的威仪尊严。
- 识义
shí yì
识知义理。
- 难义
nán yì
不易理解的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