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举百捷
bǎi jǔ bǎi jié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 举证倒置
jǔ zhèng dào zhì
指基于法律规定将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 举首奋臂
jǔ shǒu fèn bì
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 噶举派
gá jǔ pài
喇嘛教派之一。“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 西藏 僧人 玛尔巴 创立。一传 弥拉惹巴 ,再传 达波拉结 。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 元 明 两朝册封,相继执掌 西藏 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 墨竹工卡 的 止贡寺 、 四川 德格 的 八邦寺 等。
- 举用
jǔ yòng
选拔任用。 《史记·五帝本纪》:“ 禹 、 皋陶 、 契 、 后稷 ……自 尧 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 举父
jǔ fù
兽名。
- 举觞
jǔ shāng
举杯饮酒。《战国策·魏策二》:“ 梁王 魏婴 觴诸侯於 范臺 。酒酣,请 鲁君 举觴。”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 萧洒美少年,举觴白眼望青天。” 清 郝明龙 《九日》诗:“秋光澹荡野棠香,客里悲歌自举觴。”
- 舌举
shé jǔ
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
- 飙举
biāo jǔ
亦作“飇举”。形容才情风发超逸。
- 远举
yuǎn jǔ
1.谓列举往古之事。 2.犹高飞;远扬。 3.谓走避远方。
- 陋举
lòu jǔ
《汉书·疏广传》:“﹝ 汉宣帝 ﹞太子外祖父特进 平恩侯 、 许伯 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 舜 监护太子家。上以问 广 , 广 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於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 许氏 。且太子自有大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復使 舜 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於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 魏相 , 相 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 广 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后因以“陋举”为典,指识见浅陋之举。
- 举劾
jǔ hé
列举罪行、过失加以弹劾
- 举跬
jǔ kuǐ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后因以“举跬”谓进行持续的具体努力。
- 殿举
diàn jǔ
科举考试中,因文理纰缪或犯规、舞弊等,罚停考若干科,称“殿举”。 《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殿举之数,朱书于试卷,送中书门下。”
- 举门
jǔ mén
满门,全家。
- 九举
jiǔ jǔ
1.谓九次举牲。 2.指齐桓公九合诸侯。 3.多次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