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
dōng fāng
1.太阳升起的那个大方向;面朝北时的右方 2.指亚洲(习惯上也包括埃及) 3.具有东方特点的事物(如民族、文艺或风俗) 4.--复姓如:东方朔(西汉人,知识丰富,生性恢谐。长于文辞,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
- 东跑西颠
dōng pǎo xī diān
比喻到处奔走。
- 东浙三黄
dōng zhè sān huáng
指 黄宗羲 及其弟 宗炎 、 宗会 。
- 东零西散
dōng líng xī sàn
形容零落分散。
- 东阁
dōng gé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5.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 东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 东壁
dōng bì
1.室东侧的墙壁下。 2.指东壁上。 3.指东隔壁的房屋。 4.东边。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 6.《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 东海逝波
dōng hǎi shì bō
东逝大海的波涛。 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dōng yī láng tou xī yī bàng zi
比喻做事缺少全局观点,忙于局部应付。 如:过去,这个大队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面貌改变不大。
- 东涂西抹
dōng tú xī mǒ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 东挨西问
dōng āi xī wèn
挨:接近。形容四处打听、寻问。
- 东闪西挪
dōng shǎn xī nuó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 东零西落
dōng líng xī luò
零散稀疏。形容衰败。
- 东奔西走
dōng bēn xī zǒu
到处奔波。 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 东摇西摆
dōng yáo xī bǎi
形容走路不稳。 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 东省
dōng shěng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 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 ,迁侍中,与侍中 沉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拾遗时,政事堂已在中书。其自宫中退朝而归东省者,以本省言也。”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宋 指秘书省。掌图籍。 宋 杨万里 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 杨 曾任秘书监。 4.清 代对 山东省 的省称。《清会典·户部·赈饥一》:“上年 东省 济宁 等州县卫成灾地方,无论极次贫民,著各展賑一月。” 5.民国 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但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