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挨三顶五
āi sān dǐng w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 三年五载
sān nián wǔ zǎi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 三周说法
sān zhōu shuō fǎ
佛教谓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
- 三马同槽
sān mǎ tóng cáo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横三顺四
héng sān shùn sì
形容纵横杂乱。
- 两意三心
liǎng yì sān xīn
三心二意。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
- 三角眼
sān jiǎo yǎn
俗称有棱角形状的眼睛。
- 三虞
sān yú
1.三次虞祭。《仪礼·士虞礼》:“三虞,卒哭。他用刚日,亦如初。” 郑玄 注:“虞,丧祭名。虞,安也。骨肉归於土,精气无所不之,孝子为其彷徨,三祭以安之。”《礼记·杂记下》:“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 宋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拥涂看卤部,谁为毕三虞?” 2.三位掌川泽之官。《国语·齐语》:“市立三乡,泽立三虞。” 韦昭 注:“《周礼》有泽虞之官,虞,度也。掌度知川泽之大小及所生育者。” 3.三条安民的禁令。《逸周书·丰谋》:“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敺牧;三,郊不留人。” 孔晁 注:“虞,乐也。设此三禁所以悦民。”
- 三途
sān tú
1.亦作“三涂”。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
- 三凶
sān xiōng
三个凶顽的人。 指 帝鸿氏 ( 黄帝 )之子 驩兜 , 少皞氏 之子 共工 , 颛顼氏 之子 鲧 。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宋书·乐志四》:“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
- 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nán fāng bā shěng hóng jūn sān nián yóu jī zhàn zhēng
- 六经三史
liù jīng sān shǐ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 三瓦四舍
sān wǎ sì shě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亦作「三瓦两舍」。
- 避军三舍
bì jūn sān shè
指退让和回避。 一舍:三十里。
- 三宫六院
sān gōng liù yuàn
泛指帝王的妃嫔。
- 三术
sān shù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 (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 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李斯 奋时务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齐 鲁 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於儒。”(6)进忠言之三术。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2.三种特长。《梁书·王瞻传》:“ 高祖 每称 瞻 有三术:射、棊、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