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表
sān biǎo
见“ 三表五饵 ”。
- 食三
shí sān
蚕经过三眠三度进食。谓已接近生命之终了。
- 三澣
sān huàn
1.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后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 2.洗过三次。
- 三婆
sān pó
1.以卖花卖茶等为业的妇人。见于元曲。 2.指奶婆、医婆、稳婆(收生婆)。
- 三酒
sān jiǔ
事酒、昔酒和清酒。
- 在三
zài sān
《国语·晋语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三,君、父、师也。”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 三忧
sān yōu
三种可忧之事。指不知,知而不学,学而不行。
- 三益
sān yì
1.谓直、谅、多闻。 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晋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宋苏轼《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3.指梅、竹、石。
- 三田
sān tián
1.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孔颖达 疏:“一岁三时田猎。猎在田中,又为田除害,故称田也。” 2.道家谓两眉间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为下丹田,合称三丹田或三田。 唐 吕岩 《赠刘芳处士》诗:“悠悠忧家復忧国,耗尽三田元宅火。” 宋 范成大 《宿妙庭观次东坡旧韵》:“升隆三田自有丹,浪寻盘鼎斸仙坛。” 沉钦韩 注引《玄奥集》:“脑为上田,心为中田,气海为下田。” 明 宋濂 《傅同虚像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欲索君於内兮,则游神乎八天。”
- 三献
sān xiàn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 2.三种祭品。 3.三次呈献。
- 三币
sān bì
古指珠玉、黄金、刀币。
- 三谟
sān mó
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 三世
sān shì
1.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ǎng de shí yī jiè sān zhōng quán huì
暂无解释
- 八一三事变
bā yī sān shì biàn
亦称“淞沪会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
- 三人行必有我师
sān rén xíng bì yǒu wǒ shī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