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署
sān shǔ
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 三悊
sān zhé
见“ 三哲 ”。
- 三堂
sān táng
1.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 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 2.第三进堂屋。
- 三怨
sān yuàn
三种招人怨恨的事
- 三字
sān zì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 2.知制诰的别称。 3.指“莫须有”三字。
- 三心
sān xīn
1.谓心志不专一。 2.佛教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为三心。见《金刚经》。
- 三蠹
sān dù
1.指 南朝 梁 陆验 、 徐驎 、 朱异 三人。 《南史·恩倖传·陆验》:“ 验 、 驎 并以苛刻为务,百贾畏之, 异 尤与之昵,世人谓之三蠹。” 2.谓三种弊端。《明史·王德完传》:“戒备日废者,以三蠹未除……何谓三蠹?一曰欺,边吏罔上也。二曰徇,市赏增额也。三曰虚,边防鲜实也。”
- 三长
sān cháng
1.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魏书·食货志》:“ 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 2.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隋书·艺术传·萧吉》:“《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隋书·艺术传·萧吉》:“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 3.三种长处。《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皇祖圣謨高万古,诸贤直笔擅三长。” 4.汉 郭笃 、 王宏 、 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长”字,合称“三长”。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三:“ 郭篤 字 长信 ,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 , 平陶 字 长材 相善,并知名,海内号 太原 有‘三长’焉。”
- 三藏
sān zàng
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 唐 玄奘 称 唐三藏 。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义隐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於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几年来持律极严,更加精研经、论,想在生前做一个三藏具足的和尚。”
- 三节
sān jié
1.三恶人。 指 蚩尤 、 五观 、 殷纣 。《逸周书·尝麦》:“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 孔晁 注:“三节, 蚩尤 、 五观 、 殷紂 也。” 五观 , 夏 启 之子。 2.三镇节度使。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五·三节》:“ 开平 四年, 鏐 ( 钱鏐 )游衣银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掛锦衣。’三节者, 鏐 在 唐 已领 镇海 镇东 两军节度,入 梁 又兼 淮南 也。” 3.三段。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 唐 时漕运,大率三节, 江 淮 是一节, 河南 是一节, 陕西 到 长安 是一节。”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老舍 《骆驼祥子》四:“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sān fēn xiàng rén,qī fēn sì guǐ
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 三七分
sān qī fēn
见“ 三七开 ”。
- 一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sān tiān bù dǎ shàng fáng jiē wǎ
孩子调皮,现在引申为人欠打调皮。
- 三句话不离本行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等腰三角形
děng yāo sān jiǎo xíng
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