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去
sān qù
犹三驱。 谓三次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餘,获其雄狐。” 杨伯峻 注引 石韫玉 曰:“三去即三驱,其词应於下文之‘三败及 韩 ’盖 晋 人三败,则 秦 人三驱之矣。”
- 三建
sān jiàn
中药附子、天雄、乌头的合称。
- 三次
sān cì
1.三回。如:去了三次。 2.指朝、野、市三处。《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 韦昭 注:“次,处也。三次,谓朝、野、市也。”
- 三上
sān shàng
1.指马上、枕上、厕上。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清 赵翼 《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诗:“ 杜 诗万里行, 欧 诗三上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 魏善伯 徵士,题 范覲公 中丞厕云: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於今过十年。” 2.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胡舍人见唁》:“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 三鸟
sān niǎo
古代神话中 西王母 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
- 三铉
sān xuàn
喻三公。铉,举鼎器。
- 耕三余一
gēng sān yú yī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释义〗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 三战三北
sān zhàn sān běi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 三班奉职
sān bān fèng zhí
宋 时武职,分东、西、横三班。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宋史·太宗纪二》:“﹝ 淳化 二年﹞乙酉,置内殿崇班、左右侍禁,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宋史·职官志九》:“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三班借职,三班奉职,右班殿直,左班殿直,右侍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东头供奉官,内殿崇班……节度使。”
- 绕梁三日
rào liáng sān rì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 差三错四
chā sān cuò sì
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假不实。
- 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缄:封。 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 三十有室
sān shí yǒu shì
谓男子三十岁娶妻。
- 三十六物
sān shí liù wù
佛教称人身有三十六种不净之物,如毛、发、爪、齿、泪、液、唾、屎、溺等。
- 三结合
sān jié hé
中国共产党提倡过的一种工作方式。 即由三个方面的人员密切结合进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