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儿
yī dài ér
犹言一同。
- 守一
shǒu yī
1.亦作“守壹”。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唐吕岩《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宋苏轼《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 3.指忠于某一信条。 4.指女子守节。
- 一注
yī zhù
1.一笔。多指钱财言。 2.犹一壶。注,即注子。古代的一种酒器。
- 一来
yī lái
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 朱自清 《给亡妇》:“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扰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关着,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你想,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红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阳,大家若是都作些诗,喝点黄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来,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二折:“通事见正旦云:‘也七阿妈萨一来四。’”参阅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 一夔
yī kuí
夔 相传为 尧 (一说 舜 )时乐正,仅有一足。
- 一打
yī dǎ
1.打一次;打一下。 2.十二个叫一打(英语dozen的音译)。
- 一端
yī duān
1.指物件的一头。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木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清 方苞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或同始而异终,或将倾而復植,岂可以一端尽哉?” 鲁迅 《呐喊·端午节》:“他自己说,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夫中国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币锦二两”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张友正 ﹞与染工为邻,或问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学书耳。’于是与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饲。”
-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hí nián pà jǐng shéng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千里姻缘一线牵
qiān lǐ yīn yuán yī xiàn qiān
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 治一经,损一经
zhì yī jīng,sǔn yī jīng
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
- 一步一个脚印
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
比喻做事踏实。
- 一饭三吐哺
yī fàn sān tǔ bǔ
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 一寻一个着
yī xún yī gè zháo
方言。一寻即得。谓相见或觅得甚为容易。
- 全国一盘棋
quán guó yī pán qí
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 二一添作五
èr yī tiān zuò wǔ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