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 音
shí
- 部 首日
- 笔 画7
- 五 行金
- 繁 体時
- 五 笔JFY
-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 〈形〉
- 合时宜的,适时的
时雨降矣。——《庄子》
-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 当时的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 通“是”。善,好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 〈副〉
- 相当于“常常”、“经常”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 相当于“有时”、“偶尔”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 按时,到时候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如:时冷时热
- 当时,这时,那时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 〈代〉
- 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
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 〈动〉
- 适时;合于时宜
风雨之不时。——《荀子》
- 又如: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 通“伺”。伺候;等待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
- 又如: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 处,处于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 承,承受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 相关词组
- 名倾一时名躁一时一时无两一时口惠时上不逾时作事不时刻不待时时我不待时不利兮时不知归决不待时时不再至时世妆两个时候更多
- 相关谜语
- “时”为谜底的谜语
- 一寸日光 (打一字)
- 仅有一寸大小的太阳(打一字)
- 寻根有日(打一字)
- 夕阳照东村(打一字)
- 寸草心(打一字)
- 过春节(打一字)
- 英文翻译
- time